020-36052118
392530980@qq.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周末及節假日
抗痙攣電治療儀助力腦卒中患者早日康復
2021-03-31 895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中心主任王艷教授介紹說,傳統運動療法多種多樣,如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等,具有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意氣相隨、內外兼修、身心并重的特點,可培補元氣、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理臟腑,十分注重身、息、心“三調合一”,對中風患者的康復大有裨益。
調身:端正身形
端正身形不僅僅是改善姿勢體態,調身還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體控制在受意識支配的一定姿勢和動作范圍內,使機體處在動態的平衡之中。王艷強調,“動態平衡”對中風患者十分重要,從中風后上肢肌張力增高看,以往臨床多采取靜態牽伸的手段或采用抗痙攣電治療儀改善病人的肌張力,但當他們回到病房或是家中,有體位的轉移或行走時,其肌張力又有所反彈。這說明患者的肌張力呈現出了一種動態性的變化,單純被動接受康復治療不能很好地解決肌張力增高的難題。
王艷說,根據運動控制理論,當中風肌張力異常者由坐位到立位變化時,其重心會偏向健側,由健側伸肌主導站起動作。而此時患側伸肌被拉長,兩側平衡狀態被打破,病理狀態下的傳入信號被“放大”,并誘發傳出錯誤的肌張力調節信號,從而引發中風患者動態肌張力的持續增高。在這樣的情況下,練習易筋經,如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等,通過軀干的旋轉調整人體力線平衡,進而糾正動態肌張力異常,其療效非常明顯。
調息:呼吸吐納
六字訣是運用呼吸吐納配合“噓”“呵”“呼”“呬”“吹”“嘻”六種發音的導引之法。經由特定的身型、動作及意念的配合,鍛煉人的元氣,進而達到內氣鼓蕩、精氣充沛、氣達全身之效。臨床中,很多腦卒中病人都存在著肌肉痿軟、耐力差、易疲勞的狀況,最終使運動訓練效果不佳。王艷認為,調息可促進運動訓練過程氧氣的輸送與利用,提高有氧能力。以六字訣“呼”字訣為例,吸氣自然,呼氣念呼字,呼氣發音時撮口如管狀,唇圓似筒。此方法類似于呼吸訓練中的縮口呼吸。縮口呼吸能增加患者的吸氣量和血氧飽和度,改善運動耐力和呼吸模式。
從中醫角度看,呼字功培脾氣,脾主肉,可將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來營養肌肉四肢,使其豐滿健壯。另外,縮口方法呼吸時氣道的內壓高,使氣道狹窄度減輕,利于中風患者排痰。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呼字功培脾氣亦有助于排除黏稠的痰液。
呼吸吐納,同時還能幫助端正身形。調息中的腹式呼吸有利于膈肌的激活和訓練。王艷說,膈肌屬于人體核心肌群,除了呼吸調控外,還能維持腹內壓,起到穩定作用。就好比一臺挖掘機,其底座不穩定,則無法完成工作,甚至翻車。中風病人如果膈肌功能不好,必定動搖核心。當核心不穩時,其步行就會受到干擾,會有跌倒的風險。此時,可以讓患者選練易筋經的三盤落地式,通過下肢的屈伸活動,配合口吐“嗨”音,增強腰腹及下肢力量。
調心:調定心神
王艷強調,康復訓練注重患者的主動參與,但中風病人往往存在認知、心理等方面的功能障礙,表現為精神疲憊、情緒異常、注意力不集中等,這極大地削弱了患者康復進程。對于中風病人,調心可把意念集中到某一事物或身體的某一特定的部位上,要求意念和運動相結合。功法中諸多動作,如易筋經摘星換斗式、五禽戲等,涉及視覺、本體覺、前庭覺等多種感覺參與,各類感覺運動傳導通路的啟用有助于改善腦干網狀結構,以及邊緣系統的功能,促進患者注意力的提升。
王艷的臨床體會是:“三調”之間聯系極為緊密,其中調身是基礎,調息是中介,調心是主導。針對腦卒中病人,傳統運動療法可以調攝情志、協調臟腑、改善和恢復功能,并依靠其“三調”的整體性來發揮康復效果。